孙聪在攻读博士学位过程中,他在飞行器设计专业进一步深耕,专注于特定方向的深入研究。
这需要他独立开展科研项目,解决复杂的学术问题,促使他形成了独立思考、勇于创新的科研风格,为其在工作中突破关键技术难题奠定了坚实的科研能力基础。
读博期间,孙聪能与国内外顶尖的专家学者交流合作,融入更广泛的学术圈子,获取丰富的学术资源和信息。这不仅提升了他的学术地位,还为其日后开展跨学科、跨领域的研究合作创造了条件,有助于他在更广阔的平台上推动飞行器设计技术的发展。
院士从业之路
1983年07月,孙聪就职于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(601所)。
1994年3月起,孙聪先后担任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(601所)飞机总体室主任、总体气动部部长第一副总设计师、总设计师、副所长、所长。
从业之路解码
孙聪院士的从业之路,对他后来成为院士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。
孙聪就职于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(601所),初入单位,他从基础工作做起,得以接触到飞机设计的各个环节和流程。
他在实践中不断深化对所学专业知识的理解,为后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。
在601所的工作环境中,孙聪有机会参与到实际的飞机设计项目。
通过解决项目中遇到的各种技术问题,他的专业技术能力得到快速提升,逐渐成长为飞机设计领域的技术骨干。
孙聪担任飞机总体室主任、总体气动部部长等职务期间,他需要负责组织和协调团队成员的工作。
在这个过程中,他学会了如何根据成员的专业技能和特点进行合理分工,有效促进团队成员之间的沟通与协作,为完成复杂的飞机设计项目提供了有力保障。
作为第一副总设计师、总设计师,孙聪需要从整体上把握飞机设计的方向和进度,对设计方案进行评估和决策。
这培养了他的战略眼光,使他能够站在行业发展的高度,制定出符合国家需求和技术发展趋势的设计方案。
孙聪在担任领导职务期间,他带领团队承担了多个重要的飞机型号研制任务。
面对国内外航空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激烈竞争,他鼓励团队成员勇于创新,敢于突破传统设计理念和技术瓶颈。在他的带领下,团队成功攻克了一系列关键技术难题,使我国的战斗机设计水平实现了质的飞跃。
孙聪担任601所副所长、所长后,他不仅在技术领域有着深厚的造诣,还在行业管理和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。
他积极参与国内外航空领域的学术交流和合作,与同行建立了广泛的联系,提升了我国航空科研单位在国际上的知名度和影响力。
孙聪院士深知自己肩负着推动我国航空事业发展的重任。
在从业过程中,他注重培养和引进优秀的航空人才,为我国航空事业的长远发展储备了坚实的人才力量。
同时,他积极推动航空技术的创新和应用,促进了我国航空工业的转型升级。
院士科研之路
孙聪院士是我国着名的飞行器设计领域专家,长期从事飞机航空电子、隐身技术和飞机设计工作。
作为“飞鲨”歼-15的总设计师,孙聪院士带领团队突破关键技术,掌握舰载机总体设计、着舰、起降、舰上综合保障等技术,攻克折叠机翼、加强起落架、研发拦阻钩与着舰引导系统等部件难题,实现我国舰载机研制从无到有的突破,使我国海军航空武器实现升级。
他先后参加了歼八2型飞机、歼八2m型飞机及高新工程研制,还担任歼-11b、歼-11bS和鹘鹰飞机等多种型号总设计师,在多型装备研制工作中发挥了重要的领军作用。
孙聪主持建立了基于成熟度控制、单一数据源管理的并行协同飞机数字化设计流程,成功应用于歼-15飞机研制,实现100%产品数字化定义,100%虚拟装配和100%产品数字样机。
孙聪担任苏-27飞机定延寿项目负责人,组织制定总体方案,将Jxxb研制成果应用到现役苏-27飞机大修和定延寿工作中,使其寿命从2000飞行小时提高到3000飞行小时。
作为国产碳纤维应用研究及工程化验证项目负责人,他主持制定总体方案和规划,确保研究成果在Jxxb飞机上装机应用并完成试飞验证。
孙聪以第一作者\/通讯作者在国内外高水平ScI\/EI期刊发表论文40余篇,其中ScI论文30余篇。
他还出版《现代战斗机机体结构特征分析》《飞机结构典型故障分析与设计改进》等专着。
孙聪在非线性优化理论与方法、优化方法在无线通信和机器学习中的应用等方面取得重要进展。
他在网络空间安全领域,对信息流分析、可信软件、程序分析与验证等方面也有突出贡献。
孙聪提出未来空战场景设想,推动战斗机向复杂空战系统方向演变,为第六代战斗机发展提供思路。
作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博士生导师,孙聪在教学中专注“抠细节”,主编多本教材,为网络与信息安全领域培养了许多优秀人才。
科研之路解码
孙聪院士的研究成果,对他后来成为院士起到了决定性作用。
孙聪在歼-15舰载机等多种型号研制中取得的成果,展现了他在飞行器总体设计等关键技术领域的卓越能力。
他解决了我国航空领域的重大技术难题,使我国在舰载机等方面实现突破,达到国际先进水平,为成为院士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。
孙聪院士针对飞机数字化设计等取得的创新技术成功应用,提高了我国飞机设计制造的信息化、数字化水平,推动航空工业技术升级,体现了他在技术创新方面的实力。
孙聪的研究成果广泛应用于我国航空装备的升级和发展,增强了我国航空武器的战斗力,提升了我国在国际航空领域的地位和竞争力,让他在国内外航空行业中获得高度认可,为当选院士积累了行业影响力。
他的研究成果推动了国产碳纤维等航空材料的应用和发展,带动了相关产业的进步,对我国航空工业的整体发展具有重要意义。
孙聪出版专着、发表论文,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和经验进行总结和传播,为行业内的学术交流和技术传承做出了贡献,展现了他在学术领域的深厚造诣。
他培养专业人才,让更多的人能够投身于航空事业,为行业的未来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持,体现了他作为行业领军人物的担当和贡献。
后记
辽宁沈阳作为孙聪院士出生地,其工业氛围浓厚,自幼激发其航空梦想,为他投身航空事业埋下了兴趣的种子。
求学之路上,他从北京航空学院到北京航空航天大学,从本科雷达与导航专业,到硕博阶段飞行器设计领域的深入钻研,塑造了他扎实的专业素养与科研思维。
从业之路上,他扎根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,从基层到领导岗位,让他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,培养了他的团队协作与决策能力。
科研之路上,他主导歼 - 15等型号研制及技术创新,攻克关键难题,成果丰硕。
以上这些因素相互交织、共同作用,最终使他成功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。
温馨提示:下一位院士更精彩!